[15個觀後感]《復仇勇者》(The Revenant):大自然裡的復仇之歌(內含劇透)
《飛鳥俠》(Birdman)金像導演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與Leonardo DiCaprio的新作《復仇勇者》(The Revenant)上星期在香港上映,而且今個星期成為金球獎大嬴家和獲得今屆奧斯卡的最多提名,引起不少話題。
故事簡介: 一名皮草獵人Hugh Glass(Leonardo DiCaprio飾)在森林中被熊所傷,他的隊伍的隊長(Domhnall Gleeson飾)把他救下之後,僱傭了兩個人來照顧獵人。沒想到其中一人John Fitzgerald(Tom Hardy飾)見錢眼開,沒過多久就把獵人洗劫一空,還把他拋在荒野之中。兩人原以為獵人就這樣離世,沒想到獵人竟然奇蹟般地活了下來,經歷了痛苦的荒野生存之後,獵人開始了他的復仇之路...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的《飛鳥俠》去年年頭才在香港上映,想不到不足一年之後,他的新作又要上映了。去年,編者在戲院裡深深著迷於《飛鳥俠》中的攝影技巧;今年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再一次使編者驚嘆!!以下是編者的一些觀後感:
1. 電影花了不少時間講述美國和外國皮草獵人與當地原居民的關係和對峙。雖然這並非電影的主線,但電影仍然能表達到當時美國人和外國人對原居民的剝削和侵犯。這個故事提供機會讓美洲原居民出現在大銀幕上,引起觀眾對他們的關注,實在非常難得。正如Leonardo DiCaprio在金球獎的得獎感受中所說,我們是時候認識原居民的歷史和保障他們的利益了,因為他們是人類文明、歷史的重要一部分。
2. 電影片長156分鐘,屬於比較長的電影。而且,電影中段多講及主角Hugh Glass從死裡掙扎求存,努力克服大自然和原居民的追殺時的心理變化,導致節奏比較緩慢。假若觀眾不能投入在故事的意境裡,或許會覺得十分冗長、沉悶。老實說,這電影題材並非新鮮,但導演在這電影中的拍攝技巧、處理,他所表達的意境、訊息卻非常值得細味。
3. 電影片名"The Revenant"被譯成香港片名《復仇勇者》,相信不少觀眾都會以為有很大篇幅都是有關復仇,因此在觀看後會大失所望。 事實上,revenant的意思是一個死後或消失很久後歸來的人(one that returns after death or a long absence)。編者認為,在電影中"revenant"有兩個意思:其一是指Hugh Glass妻子的影像,不斷在Hugh腦海中出現,喚起他生存的意志;其二則是指Hugh被傳死訊、消失很久後再次出現,對John Fitzgerald展開復仇。
4. Hugh在大雪中為了保暖,割開死馬的身體,拿出牠的器官再睡在裡面。這一幕使我想起了《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類似的一幕,但在《復仇勇者》的嚴寒場景裡面,赤身裸體的Leonardo DiCaprio以及仿真的死馬器官令這一幕看起來更有血有肉,更為逼真。
5. Hugh Glass在冰天雪地上,一方面逃避原居民的追殺,另一方面要應付身體受的傷,拼命活下去。在冰冷的平原上,他遇見了一個Pawnee族人。那Pawnee族人不但沒有殺死這個陌生白人,而且與他分享他的獵物,之後更成為朋友,治療Hugh Glass的傷勢。然而,最終這Pawnee族人卻被法國商人吊死,更掛上「我是野蠻人」的牌子。但是,他們真的是野蠻人嗎? 在家人、家園被侵害時作出反擊,在陌生人苦難時伸出援手,加倍照料,怎能被視為野蠻? 相反,電影中的一些獵人(包括John Fitzgerald)只為自己利益而不顧別人死活,在同伴半死時只為利益而試圖把他殺死,這些行為又算得上文明? 最令編者痛心的是,這些行為在現實中屢見不鮮:一些人看著自己家園漸漸被侵害,不但不作出反擊,反而助紂為虐;一些人就為了利益而出賣自己的同伴......究竟誰是文明?誰是野蠻?
6. (嚴重劇透!!) 電影在不同場面裡都有提及過上帝。John Fitzgerald雖然經常提及上帝,但他的行為從來只顧自己利益,不顧別人死活,而他所說的故事更令人覺得他不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在夢中,Hugh Glass到了一間破舊的教堂,遇到了他死去的兒子,這一幕亦有其宗教的意義。在最後的血鬥中,Hugh Glass看到一直追殺他們的Arikara族人,想起Pawnee族人的話:「復仇是在上帝的手裡。」於是,他在John Fitzgerald掉在河裡,而John Fitzgerald亦因為河水的流向而流到Arikara族人處,被他們殺死。Hugh Glass看到宿敵的死後,並沒有立即離開;相反,他留在原地,看著Arikara族人慢慢靠近,似乎在準備接受上帝的審判。然而,因為他早前救了Arikara族的一個女子,所以他亦免於一死。一切,似乎是早已安排的。
7. (嚴重劇透!!)John Fitzgerald提醒Hugh Glass:復仇過後又如何? 他的妻兒再不會回來。沒有錯,Hugh Glass一直的目標、動機都是在於復仇,而他的動力就來自他妻子的影像,不斷提醒他要活下去。但是,在復仇過後,他應該怎樣走下去?在最後一幕裡,其妻子的影像逐漸走遠,而Hugh Glass的眼神則由空虛、不捨,轉為望向鏡頭前的觀眾:他的下一步該怎樣走下去呢?他還有什麼生存意義呢?
8. 在說Leonardo DiCaprio之前,先說大配角Tom Hardy。這部電影是他們二人繼《潛行凶間》後第二次合作的作品,兩個角色的關係亦由同伴變為敵人。Tom Hardy在電影中時常透過眼神來顯出其兇悍、不擇手段的一面,與《蝙蝠俠:夜神起義》(The Dark Knight Rises)中Bane一角有異曲同工之處。一直以來Leonardo DiCaprio在電影中的光芒似乎把Tom Hardy遮蓋了,然而他因此電影獲得首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肯定。
9. Leonardo DiCaprio因Hugh Glass一角嬴得不少電影男主角獎項,包括金球獎最佳男主角,不少人更預測他有機會憑此角首次奪得夢寐以求的奧斯卡金像獎。Hugh Glass一角一直沉默寡言,到了中段被熊襲擊後更只能以眼神、肢體動作來演戲。其實Leonardo DiCaprio在《華爾街狼人》的其中一幕中已經演過類似癱瘓的場面,但這次他的眼神更能顯出求生、渴望復仇的欲望。而且,他受的傷亦比較長期,因此他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右腳也是軟弱無力,演得十分神似。正如第7點所說,他在電影尾段的感情變化亦十分精彩。
10. 電影中,Hugh Glass被熊襲擊一幕,相信是不少觀眾最期待的一幕。早前,有外國傳媒報導,Leonardo DiCaprio在拍攝時被熊強姦。但事實上,那隻熊應該是以後期CG動畫技術加上的,因此傳閒不會是真的。無論如何,那隻熊實在太逼真了,令觀眾信以為真。更值得讚揚的是Leonardo DiCaprio的演技:在拍攝這一幕時,他需要幻想被一隻熊襲擊,並配合劇本的需要做出各種反應、吼叫聲。假若沒有他的演技配搭,這一幕或許不可能這麼逼真。
11. 正如前作《飛鳥俠》,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和攝影指導Emmanuel Lubezki使用了不少長鏡頭(Long Take)來拍攝。電影開始一會兒的一幕中,我們先看到地上的流水,然後再慢慢看到主角Hugh Glass和他的兒子拿著槍子打獵,鏡頭的前進和轉向為場面建立了不少張力。然後,與原居民的大戰以及Hugh Glass和熊的打鬥的效果更為顯著,營造氣氛之餘,亦為場面帶來真實感,並使觀眾更能投入於電影的實況時間裡,感受此等戰爭和打鬥的可怕和難以預料的特點。
12. 電影的攝影指導Emmanuel Lubezki早前被問到為何不使用《飛鳥俠》的一鏡到尾拍攝手法來拍這電影,他表示希望配合每套電影的故事和感覺來選取特定的拍攝手法。在這電影中,他就完全採用自然光來拍攝,結果造就了這部極為美麗的電影(他或許繼《引力邊緣》(Gravity)和《飛鳥俠》後連續三次嬴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看著雪地裡灰暗的天空、樹林裡陽光所散發的光暈,以及柴火的紅光,我們能感受到自然的氣息。看著這幅美麗的圖畫一方面孕育著生命,另一方面卻非常黑暗、殘酷,而人類只是自然裡的一小部分,卻不時自視過高,以為能為所欲為,支配大自然世界。
13. 電影中有不少場面是非常血腥、暴力的。與編者一起看這部電影的兩位友人亦不時被電影中的血腥場面嚇倒,因此真的要感謝他們的堅持lol 編者認為,電影的拍攝手法在很大程度上令這些場面看起來更血腥、嚇人。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指導使用了不少長鏡頭來拍攝打鬥的場面,尤其是最後高潮一幕。此等極為寫實的手法,沒有任何剪接,把一場血鬥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就仿如真實世界、新聞片段或紀錄片中的畫面,十分逼真。
14. 編者尤甚喜歡Hugh Glass的熊毛外衣,穿起來真的像一張真實的熊,特別是在河上飄浮的一幕。
15. 由坂本龍一參與的電影配樂在電影中的大部分時間都維持一些比較平淡的旋律,營造出淡然、哀傷、虛無的感覺,有助表達主角的情緒,亦牽動觀眾的情緒。而大自然的聲音亦是電影的重要一部分:風聲、水聲、樹葉聲......這些大自然的聲音除了呼應電影的畫面外,亦成為電影中一首美妙的自然樂曲,把觀眾帶入戲中大自然世界裡。
以上只是編者的愚見,相信每個人對觀影都有不同的角度和期望,不知道你們又覺得這部電影如何呢?
資料來源: Yahoo!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