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小丑回魂》:成人麻木不仁,小孩唯有獨自面對(內含劇透)

不少影迷期待已久的年度恐怖電影《小丑回魂》上週終於上映,除了取得不錯的評價外,還橫掃美國的票房。電影改編自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說,更被稱為其中一部最忠實地改編的Stephen King電影,果然沒有令影迷失望。

It

圖片來源: Yahoo 電影!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為何你會對它有所恐懼?你敢於面對它嗎?

「恐懼」是《小丑回魂》的一個重要主題,它能化為小丑Pennywise(Bill Skarsgård飾)的能量,助長他去獵殺更多小孩。在電影裡,小丑多次化為小孩恐懼的事物,把他們嚇倒,並嘗試孤立他們,令他們獨自一人時更為害怕,從而增加小丑的能量。《小丑回魂》透過幾位小孩對抗小丑的故事,解構「恐懼」的成因、影響和解決方法等,並講述一班小孩的成長故事。在筆者看來,電影把「恐懼」這主題劃分成三個階段,電影先以不同的片段講述幾位被視為「失敗者」的小孩恐懼的來源,集中於他們的過去如何成為他們現時的恐懼:弟弟的離世、令人生懼的家長、青春期的來臨......「恐懼」不是無中生有的,我們亦不能決定我們要害怕什麼,因為它們是由過去所發生的事情生成的。

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而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也不一樣,有的是愉快的;有的是痛苦的......相信沒有人希望經歷痛苦,但現實始終都會透過不同事情迫使我們成長。在《小丑回魂》裡,其中一樣迫使小孩成長的事物,正是成人的麻木不仁。看著小孩被欺凌,女兒被佈滿鮮血的廁所嚇倒,電影中的成人不但沒有嘗試了解孩子的恐懼和處境,更完全不為所動、漠不關心。難道這些成人沒有任何恐懼嗎?在筆者看來,他們並非沒有恐懼,而是寧願逃避也不敢於面對恐懼,甚至決定屈服於恐懼中。在電影裡,Eddie(Jack Dylan Grazer飾)的母親不但不敢面對現實,更使用安慰劑效應,來造成Eddie對病菌的恐懼,防止他與別人過多的交流。這些成人對身邊所有事情漠不關心,只想「正常」地渡過每一天,結果未能洞察社區發生的異樣,小孩唯有獨自面對。

電影中,幾位「失敗者」小孩因過去的事情和陰霾,而對不同事物產生了恐懼。小丑正正利用這一點,以小孩恐懼的形象出現,把他們嚇倒,幸好,這班小孩明白只有團結及勇敢地面對恐懼,他們才有機會打敗小丑。事實上,戰勝恐懼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孩們要先了解自己所恐懼的事物,然後再嘗試克服這個恐懼,才有機會戰勝它們,而這正正亦是成長的重要過程。在電影裡,小孩們在成長過程裡,學會接受失去親人,明白自己並非孤單一人,終於把小丑擊退。然而,成長只是人生的其中一個部分,而更重要的是經歷成長和改變過後,我們如何繼續生活,如何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在電影裡,雖然幾位小孩並不完全了解自己的路向,但他們知道27年年後小丑會再次降臨,因此他們互相定下血誓,不要成為麻木不仁的成人。儘管他們已經知道27年後的目的地,亦有清晰的目標,但他們的路途仍有不少不確定性,而且他們能否堅持初衷呢?電影以他們的離別作結,一切有待下半集分解。

作為一部恐怖片,相比起純粹嚇人的場面,《小丑回魂》花了更多時間去營造令人心寒的氣氛。而小丑最恐怖的處,亦在於他詭異的笑容、說話和動作,往往以最出奇不意的方式嚇人。對於飾演小丑的演員Bill Skarsgård來說,這角色或許不需要太多表情上的演技,但他在構思動作、聲線上明顯做了不少功夫,尤其是他追逐小孩的場面,真的能做出詭異、令人心寒的感覺。至於幾位小孩方面,作為唯一一個女性「失敗者」,Sophia Lillis飾演的Bev明顯有較多的發揮空間。無論是在家裡對父親的恐懼,或是之後在小屋裡面對小丑的場面,她的表情、演繹都比較突出。另外,《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童星Finn Wolfhard飾演的Richie形象和對白亦比較討喜,為恐怖的氣氛帶來不少笑位,相信亦是最令人深刻的角色。

在敘事的節奏方面,電影首半部分,尤其是每位小孩的恐懼場面都頗為順暢,能營造令人心寒的氣氛,令觀眾投入到戲裡。筆者尤其欣賞Bev在廁所的一幕的攝影和調色,噴血的場面真的令人非常不安,但看起來卻極有美感,仿佛在向同樣改編自Stephen King小說的恐怖經典《閃靈》(The Shining)的經典一幕。除了充滿美感的畫面外,噴血一幕亦能呼應Bev對青春期來臨的恐懼,看起來非常有意思。然而,筆者覺得在第一次的小屋大戰後,電影的節奏明顯減慢,而這個轉折亦未能承接前半段推動劇情的動力,結果就出現了不少悶場。同時,這段有關決裂的劇情的終結亦似乎草草收場,可說是劇本裡的其中一個缺憾。

近年來,有不少有關70、80年代的電影、劇集,如《S8驚世檔案》(Super 8)和《怪奇物語》,都以小童為主角,並不約而同地控訴成人對社會事情的麻木、冷感。在這些電影中,活潑、好動的小孩往往與安於現狀,對外界事情漠不關心的成人有對烈的對比,一方面突顯出製作團隊和觀眾對那個年代兒童生活的嚮往,另一方面亦有借古諷今的意味,反映不少社會問題。看著《小丑回魂》裡的小孩和成人,亦令筆者不禁想起現時香港的局勢,有人安於現狀;有人屈服於恐懼中;有人甚至火上加油,帶來更多的恐懼。那些在社會上有聲望、權勢的成年人真的要繼續對社會事件漠不關心,由得年輕一輩獨自承擔,成為眾矢之的嗎?

小丑本身不可怕,電影本身也只是眾多畫面組合成的片段,我們害怕的只是我們投射進電影裡的恐懼。只有了解恐懼本身,我們才能戰勝恐懼。

故事簡介:

在缅因州德里市,小孩相繼神秘失蹤,一群年幼的孩童被迫面對最可怕的恐怖惡魔 – 多個世紀以來殺人暴力惡行纍纍的邪惡小丑Pennywise。

預告片:

圖片、資料來源: Yahoo 電影!

Previous
Previous

[觀後感]率先看!《寶貝神車手》(Baby Driver):喜歡飛車的觀眾固然要看,喜歡愛情片的也要看!(輕微劇透)

Next
Next

浪漫奇幻故事!Guillermo Del Toro新作《忘形水》贏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