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率先看!《死亡筆記》:荷里活,請放下屠刀(零劇透)
首先,感謝Netflix為筆者提供《死亡筆記》的優先看,電影將於今日(8月25日)下午3時全球首播。本來,筆者一直對這部荷里活版本的《死亡筆記》寄予厚望,希望它能一洗荷里活改編日本動漫電影的前恥,可惜筆者最後都是失望而回。
圖片來源: Netflix
當Netflix宣佈開拍《死亡筆記》時,不少人都非常擔心這部被視為「神作」的動漫會步《龍珠》、《攻殼機動隊》等經典動漫的後塵,被荷里活拍爛。另一方面,亦有人擔心荷里活會再次在《死亡筆記》「洗白」(whitewashing),找白人演員拍出一個非白人的故事。原本,筆者對這些憂慮也不以為然,相信這會是一個大好機會,讓荷里活吸取過往的經驗,拍出一部能滿足原作讀者的作品。可惜,在看完這電影後,筆者真的想說一句:荷里活,請你們放下屠刀,不要再亂碰這些經典動漫了!!
事實上,從電影一開始,導演Adam Wingard似乎已經在對觀眾說:這部《死亡筆記》不像以往改編日本動漫的電影,這不是「洗白」,而是把原本日本的設定完全改編為一個美國本土故事。西雅圖的景觀、充滿美國特色的啦啦隊表演、美國常見的父權家庭、退伍軍人......電影的一切設定都似乎非常美國本土,後來的劇情甚至沿用一些原作的設定,巧妙地把它們融入故事當中。但是,即使導演充分地告訴大家,這不是一部「洗白」的電影,那又如何?電影把本來日本的設定,徹底轉換成美國地道的設定,甚至連主角夜神月(Light Turner,Nat Wolff飾)的家庭設定亦有改變,但卻沒有活用這些設定,來建立獨特的角色和劇情發展,帶出與別不同的主題和信息。到了最後,這一切設定都似乎流於表面,統統被浪費掉。
圖片來源: Netflix
一如電影的大部分設定,電影裡的幾位主角的設定亦與原作有不少分別。當中,Mia(Margaret Qualley飾)一角似乎是頂替原作的彌海砂,而設定亦明顯不同。事實上,這些改動的確能讓電影擺脫原作的影子,徹底打造一個全新的故事和世界。筆者尤其喜歡"L"的改變,讓Keith Stanfield演出一個完全屬於他,與原作和松山研一完全不同的"L",亦讓觀眾欣賞到他的演技,尤其是他在結局裡的掙扎。筆者在觀影時,亦盡量嘗試不把原作和此電影作比較。然而,即使電影的設定作出怎樣的改變,它的骨幹仍然受原作束縛:光與暗的對決、夜神月與"L"的鬥智。而這一點卻正正暴露了電影的缺點:把一切改掉後,卻缺乏相應的鋪排、角色及劇情的發展。劇情本身有幾段都是夜神月與"L"鬥智鬥力的情節,但一切卻來得非常倉卒,突顯劇本過分簡單、薄弱,亦使夜神月和"L"淪為頭腦簡單,意氣用事的小孩,拍不出應有的張力。至於電影的結局,更是徹底的混亂......
在電影的格調方面,導演過往拍過不少恐怖片,這次亦在《死亡筆記》裡加入恐怖元素。本來,筆者亦頗為欣賞這個做法,一方面能擺脫前作的影子;另一方面亦能善用「死亡筆記」這個元素,盡顯它的威力。電影的首幾場死亡場面亦頗有心思,甚至有點《死神來了》的感覺,看起來的確頗為過癮。但是,隨著劇情發展下去,電影的格調亦自然地有所改變,但導演仍試圖加入恐怖的氣氛,結果看起來卻十分突兀。其中,「渡」(Watari,Paul Nakauchi飾)的一段情節裡,本身這段劇情就不太恐怖,但導演卻刻意把埸景拍得陰森、恐怖,結果不但未能令觀眾感到不安,更令這段劇情看起來十分突兀。同樣地,死神流克這次雖然找來Willem Dafoe配音,並把外形設計得更為嚇人,但他出場一幕卻完全拍不出恐怖的感覺,看起來只有夜神月被嚇倒。
總的來說,筆者本身頗為欣賞電影的新設定,但電影的劇情、角色發展和整體的格調卻白白把它們浪費,亦令這電影淪為與之前幾部荷里活改編的日本動漫電影差不多水準。其實,與其把電影拍得那麼濃縮,犧牲掉劇情、角色發展,倒不如好好利用這些新設定,拍成一部劇集。
故事簡介:
一名高中生意外發現一本擁有超能力的筆記,筆記蘊藏神奇力量,只要筆記主人寫下某個人的名字,並於腦中想著其長相,當事人就會死於非命。意外獲得這項有如神助的能力後,這名年輕人開始他的殺人計劃,殺害他認為不配活在世上的人。
預告片:
資料來源: Netflix